自《东极岛》上映以来,有关这部电影的吐槽声就此起彼伏。对于观众来说,花钱买票评价电影是个人权益,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剧方竟然持续封口,不少相关评论被投诉下架,这种行为也彻底激怒了不少观众。
据悉,之前被投诉的理由主要是内容涉及侵权,声称触及名誉权、隐私权及肖像权。然而,令人疑惑的是,所有与影片相关的图片均来自官方账号,管虎本人的照片也是由剧方主动晒出,根本无法说成是“侵犯隐私”或“肖像权”问题。
关于所谓的“名誉权”侵权,更是杠杆了不少明星发律师函的套路,实际操作中往往是“以名誉侵权”为由为借口,实则用来压制不同意见。有一位律师UP主在观看完《东极岛》后,忍不住站出来怒喷剧方,直言:“不要拿名誉权当挡箭牌!”
展开剩余62%这位律师通过购票观看电影后,发表了真实的点评。他指出,作为普通观众,他并无错评价电影中的优劣,但让他无法接受的是影片灌输了纷繁复杂且自相矛盾的思想,剧情设定不符合逻辑,也没有还原真实历史。明确阐释自己的观点,表达合理,但令人震惊的是,剧方竟然以侵权为由,将这位律师的评论下架,激怒了他。
随后,这位律师连发三条动态怒斥剧方:“我买票看了电影,居然还不能发表看法?”他抨击影片本应是一部抗战片,却在片中看到大不列颠的荣耀。一群英国人在中国海域挥舞国旗、喊出信仰抛头颅洒热血,渔民被描绘成愚昧无知,这让人觉得荒谬。电影中的一些逻辑不通、虚构的历史情节,也让人觉得十分生硬。作为观众,指出这些硬伤,才能促使中国电影市场向更好方向发展。但现实中,剧方只会不断投诉封嘴,拒绝听取批评,只允许夸奖而不允许不同声音。
不仅如此,许多普通观众在社交平台发表观后感后,也遭到举报,被判定为违规。这不仅仅是电影不好看那么简单,而是在反映一个问题——剧方似乎拒绝接受批评,反而用各种方式封堵不同意见。长此以往,这样的“封嘴”行为只会让观众对作品失去信任,谁还会愿意为这类电影买单呢?
目前,根据最新的票房数据显示,《东极岛》上映5天,票房尚未突破3亿,排片占比远远落后于同期上映的《浪浪山小妖怪》,上座率也非常低。这充分说明,电影的口碑才是最真实的反映。剧方若不虚心听取观众的声音,频繁“封嘴”投诉,只会自食其果。
建议国内电影制作方应多倾听观众的批评和建议,这才是影片提升品质、赢得市场的根本之道。如今的情况提醒我们,尊重多元声音、接纳批评批判,才是电影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。
发布于:江西省股票配资开户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